当前位置: 首页 > 范文大全 >

浅谈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3 10:24:10    

摘要: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,后进生往往是一类特殊的群体,他们的行为表现,常常是我们不能理解和容忍的,然而,在深入探究后进生的心理教育后,我们会发现后进生的内心其实是十分脆弱和敏感的。行为上通常表现为:为了引起老师注意而冒着风险弄出一些事情;表面好像不在乎其实内心十分的在意等等。究其原因,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,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,所以,如何更好的转化后进生,应着重从其心理健康入手。


关键词:后进生 心理健康教育

一、论题思考—后进生的客观分析

所谓后进生,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、调皮掏蛋、不守纪律、不求上进的学生。这些孩子往往在学校遭受冷遇,倍受歧视,常受到体罚、训斥和不公平待遇;在家庭中受训斥,遭打骂,缺少温暖,没有申辨的权力。他们常常带着心理创伤和精神负担去上学,遭受着种种阻力和困难去学习。他们身心忍受着巨大的伤痛,承受着“亲源性”和“师源性”伤害的双重痛苦和折磨,精神压抑。这些,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,影响其身心的发展。


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:中小学生处于心理、生理发展极不成熟的阶段,其心理特征呈现很大的不稳定性,尤其是后进生,他们的可塑性很强,因此,对他们开展符合他们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,既可以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,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,与此同时,可以潜移默化地弱化其存在的各种“不良”行为,进而慢慢地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目的。因此,对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意义重大,刻不容缓。


二、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着手点

1、教师要转变思想,长期以来,受多种因素影响,教师易形成这样的观念,即后进生就是差生,觉得他们什么都不行,觉得这些学生一无是处。对此,教师要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充分认识到后进生和差生不能划等号。其实,每一个学生,身上都一定会有其闪光点,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学生,要用平等的、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学生,这些,是做好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保证。


2、转变后进生的思想,其实,大部分的后进生只不过是学习上暂时落后,这些,并不能说明他们其他各方面都不如别人。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以偏概全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,通常使得这些学生长期处于压抑、受挫的状态。心理学研究表明:人如果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的状态时,会对挫折产生种种适应方法,其中有不少消极的方法,比如自暴自弃的“丑小鸭心理”,当这种心理达到极点时,便会影响到他的正常学习活动,妨碍其智力发展和发挥,长此以往,他们就真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,最终只能通过冷漠待人、打闹等消极方式来表现自己。教师这时候一定要帮助后进生转变认识,卸下他们思想上的包袱,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,树立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信念,并鼓励其积极大胆参加各种活动,帮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。这是转化工作的关键点。


3、坚持大拇指法则,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。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被表扬,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,从心理学上看,对强化其良好的行为有很大的帮助,同时对弱化其不良行为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。


4、加强家校合作,家庭学校联手双管齐下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,当家庭和学校都用欣赏的眼光,用真诚的心态对待这些孩子时,无疑是对他们的好的方面的持续性的强化,与此同时也是对他们不良行为的持续性的弱化,当我们的这些孩子能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时候,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

三、总结

总之,后进生的转化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,要有足够的耐心。由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不同,因此对他们的转化要因人而异,对症下药。但由于后进生的形成是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,所以,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,并且,在转化的过程中,有可能出现种种反复,因此,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,相信,只要有信心、有方法、有毅力,就一定能够将后进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。